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(董永和七仙女在哪个城市)
时间:2022-11-23 08:01:34出处:知识科普阅读:
在黄河北岸,济源市坡头镇、大峪镇的燕洼河流域,分布着大量《天仙配》故事的遗址和景观。董永遇仙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。七仙女下凡仙口,嫁入淮阴董永。夫妻俩住在东福湾,七仙女在纺纱村织绸。轶事的曲折是众所周知的。
东湾窑和董永窑
燕瓦河上的一段湾水环绕着一个小山村。村子南叫东湾,北叫福湾。这个村子叫东福湾。董永出生在东湾,从他祖父那一代起就搬出了东岭村。他家住在一个有两个洞的山洞里。早前董家也是当地有名的富家。到了父亲那一代,由于天灾**,家里遭遇不幸,日渐破败,一贫如洗,彻底没落。董永从小就和父母住在这两个山洞里,他家种了两亩薄地。傅师傅住在福湾,有两个院子。每个院子前都有一棵两人合抱的大皂角树,养了十多匹马,种了四五十多亩良田。父母去世后,董永成了孤儿,生活非常艰难。为了安葬父亲,他把自己卖了,在傅家做长工,喂马,在纺纱村做会计奴隶。他是一个人,不是媳妇。后来遇到了王母娘娘的小女儿七仙女,被土地爷和老槐树娶了。汉代大诗人曹植在《灵芝篇》年写过一首诗:“董永家里穷,父母没钱。离开是为了支持,仆人是为了甜蜜和肥胖。我不知道我的债务是为了什么。灵感来自天空,女神是机遇。”
现在,东福湾村董永窑前的屋檐虽已坍塌,但旧貌犹存,左上方还有一棵老柏树。人们从这里还能想象出董永的家庭。
董永遇到了七个仙女。
麦收后的一年,董永去仙口村砍柴。中午,董永正打着柴火回家。就在这时,天空突然阴云密布,电闪雷鸣,下起了大雨。过了一会儿,董永拿着柴火回家了。碰巧一个年轻女孩正站在她面前。这个女孩不是别人,正是王母娘娘最小的女儿七仙女。她刚从天堂下来帮助董永。挡住他的去路,女孩一直说要跟他走,要嫁给他,还说:“你不同意,我就不放你走。”见过这一幕的董永听了这话后感到更加可怕。无奈之下,董永只好扛着柴火走小路,女孩阻止了他过马路。这时,董永说:“没有田埂和房子,我怎么嫁给你呢?更何况,没有媒人,怎么能成为夫妻,拜天地呢?”这时,姑娘指着面前路边的一棵大槐树说:“这样吧,我让她当媒人。你喜欢吗?”董永道:“只要老槐树开口,我就说好。”七仙女问老槐树:“我们结婚,让你做媒人。如果是的话,我们来谈谈,摇摇头。如果我们不同意,我们将保持沉默。”这时,老槐树上出现了一个老头的头像,说:“你们两个结婚了。这是上帝的旨意,所以向上帝磕头吧。”说罢,大槐树梢晃了三晃。两人来到大槐树下,用石板当桌子,石头当凳子,以水代酒。两人都跪下,指着槐树为证,一起拜天地。拜完天地,两人并肩而行,手挽手,有说有笑地回到了东府湾。后来,为了纪念这段传说中的爱情,当地人把他们相遇的那条沟叫做“玉仙沟”,旁边的河叫做“神仙河”,放石桌、石凳的地方叫做“宴坊”。
槐荫树和槐荫寺
由于董永和七仙女的婚姻,人们称这棵树为“槐荫树”,当地的村庄为“槐荫村”。槐荫村位于燕洼河上游。为了纪念这种奇妙的天地关系,村民们同意为淮阴树神建一座庙作为**的纪念,所以他们
位貌似董永的木匠,建议用槐树圪瘩做门窗,别人让他做,他用墨斗在上面打了七条线后便不知去向。这时侯,周围有人发了火,一脚踢了槐树圪瘩,“哗”的一声,树圪瘩变成了槐木门窗,盖庙的匠人把门窗安装上,合适极了。
纺纱寨上织黄绫
董傅湾隔河的对面有一座山,长满着槐树、柏树和荆棘,名叫“纺纱寨”。山的上面有一块五亩面积大的平地,这就是当年傅员外家开设织绫房的地方。
董永是一个勤劳诚实孝道的青年,由于家境贫寒,于是**葬父,到傅员外家为奴。傅员外家得知董永娶了一个漂亮巧手媳妇人,十分嫉妒,逼着董永在纺纱寨干活,不让他与七仙女团聚。七仙女为救丈夫董永,告诉傅家什么样的锦缎黄绫我都会织,于是也上到纺纱寨织黄绫,她织了九十九天,暴雨下了九十九天,湾河里的水也涨了九十九天。傅员外心怀诡计的儿子傅官保,要七仙女一夜之间织出百匹黄绫,并与七仙女打赌,如果能按期完成,董永的奴期由三年改为百日,即刻到期。如果完不成,董永的奴期要翻倍,由三年改为六年,并立据为凭。身怀有孕的七仙女,危难之时,忽然想起,临下凡时大姐送给她的一支难香和嘱咐的话。半夜间,七仙女点起难香求救,六位姐姐得知后,立刻飘落下凡来救助小妹,暗地里帮助七仙女织黄绫,到了天明,终于按期织出百匹黄绫还多三尺。七仙将多出的三尺撕下来,为未出生的儿子,做了一个衣兜褂。傅家的诡计没有得逞,只好兑现了诺言。董永和七仙女历尽艰难,一对恩爱夫妻终于结束为奴的日子,唱着“夫妻双双把家还”,结伴回董湾。听说纺纱寨至今还留有七仙女纺纱时坐过的石凳遗迹呢。
董傅两家比放炮
董永家住在董傅湾的南头,财主傅员外家住董傅湾的北头,相隔仅有一里路。年关到了,财主傅员外家有钱,给孩子们买了成串成串的大红鞭炮,除夕之夜,挂在门口大皂角树上燃放,“咚咚叭叭”震得满村响。董永和七仙女虽说恩恩爱爱和和睦睦,但由于家贫,没有给孩子买鞭炮,他把两棵空树骨碌抬到院中间,除夕夜里,儿子和周围的孩子用棒槌使劲地敲,空树骨碌的声音也像鞭炮声一样,“咚咚叭叭”。孩子们高兴的好不痛快。大年初一,董傅两家的孩子跑到街上,比比谁家放的鞭炮多、鞭炮响。傅家的孩子说:“我家放的鞭炮比你家多,比你家响都大。”董家的孩子说:“你家放的红鞭炮,我家放的是木头炮,咱俩家放炮都不少。”
由于地处偏僻,交通不便,直到现在,董傅湾的娃娃们玩耍时,还时常用棒槌敲树骨碌,嬉戏打闹,棒槌敲树骨碌是孩子们的娱乐器材,也都痛痛快快。
揭皇榜喜从天降
董永和七仙女从纺纱寨回到家,男耕女织,相亲相爱,日子过的十分甜密。一天,董永在马场村大街上,忽见墙上贴有皇榜,一群人围着看,他挤到跟前,踮起脚看皇榜,上面写道:“皇上包玉玺的黄绫丢失,谁能在三天内织成献上,便封官赏金。”董永转身回到家,将此事一五一十告诉妻子,七仙女听罢,忙说:“董郎!快去揭榜,咱家喜从天降。”董永憨憨一笑:“一张黄纸,揭下有啥用。”七仙女嗔怪道:“那是皇上圣旨,你不知道什么样的黄绫我都会织吗?”董永这才恍然大悟,赶快转身到了街上,揭回皇榜,交给妻子。头一两天,七仙女一点动静也没有,只是滤滤珠,摸摸梭。董永急了,上前催问。七仙女却说:“别急,别急,我正在备料呢。三尺黄绫咱一定按期交上。”到了第三天,七仙女一头钻进机房,“叽叽哒哒,叽叽哒哒”,仅用两个多时辰,三尺黄绫便织成了。当天下午,董永将黄绫交到官府,转呈朝廷,皇上一见大喜,当即传旨,赏董永黄金千两、封官五品。董永从此当了官,和七仙女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。董永为感谢皇上的恩赐,纪念妻子为皇上织黄绫的功德,拿出百两黄金,在当地买了一处风水宝地,盖起一座庙宇,取名“黄令庙”。千百年来,黄令庙香火不断,一直传承着这一传说。
今天,黄令庙村定期举办庙会,成了农村开展物资交流的好场所,也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。
董永坟墓今犹在
董永为皇上立了功,被封为五品州官。穷家出身的董永为官清廉,体察民情,公正断案,为**办了许多好事,深受**的拥戴。
晚年,董永告老还乡,不久因病去世。由于年代久远,*后,一说是葬在董岭村后的高坡上,一说是葬在董家沟的北坡上。董岭村的董永坟,两亩有余墓地长满槐柏蒿草。凡是到过这里的人,都会怀念他,夸董永是个好人,当官是个清官,他对自己要求甚严。临终前还交待家人后事从简。不象如今一些贪官那样,活着就为自己选坟墓,造豪华坟墓,这是何等的鲜明对照啊!
民间传说——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家喻户晓,千年流传,二人男耕女织,相敬相爱的形象,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。2009年,济源市“董永与七仙女故事”发源地,被评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如今大河岸边,坡头小镇,风清月明,小浪底湖和西霞湖两湖交相辉映,碧波荡漾,天仙配雕塑坐落大街游园广场,祝愿黄河儿女世代合家同乐,幸福美满。
责编:王芳 远岫 若谷
作者简介
王占雨,河南济源人。曾任汤阴县瓦岗公社副主任、县农牧局副**。退休后,受聘于济源市医疗**调解中心,长期从事农村和农业工作。热爱****,在各级报刊杂志和广播电台曾发稿300余篇,参与编写过《汤阴县志》、济源《黄河文化》和《济华小品》丛书,为民间文学济源民间歌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。
上一篇: 喝茶不等于懂茶,茶水为何还分粗细呢(好茶的评判标准)
下一篇: 2元店怎么进货(2元店货源批发市场)